查看原文
其他

重 磅|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语言学)

六万学者关注了→ 语言学心得 2024-02-19

重  磅|2022年 AMI 期刊/新刊/集刊目录出炉!(语言学)

2023-03-26

系列讲座|国际中文教育研究前沿:选题、方法与工具

2023-03-25

重  磅|2023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语言学)

2023-03-23







2022年3月28日,爱思唯尔(Elsevier)重磅发布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此榜单以全球权威的引文与索引数据库Scopus作为中国学者科研成果的统计来源,采用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开发的方法,分析中国学者的科研成果表现。自2015年首发,至2022年已是第九次发布,并受到国内外众多媒体和学者的高度关注。



Scopus是爱思唯尔公司推出的,全球领先的同行评议摘要引文数据库,收录了全球5,000多家出版商的超过24,000种期刊(其中中国大陆期刊超过730本),980多万篇学术会议论文,22万本书以及全球5大专利机构4400万条专利信息。覆盖自然科学、技术、工程、医学、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等学科。最早可追溯到1823年。






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上榜共计5216,来自504所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覆盖了教育部10个学科领域84个一级学科



此次高被引学者的基础数据提取使用了进一步优化并更新后的爱思唯尔教育部一级学科分类映射(已覆盖111个学科),这项文章级别的映射使得中国学者的学科归属、学科表现等方面的数据更加直观地展现了契合中国学科设置的学术研究生态,完善并科学、精确地描绘了中国学者的科研产出,为进一步梳理、分析和研究学者引用表现提供了有效帮助, 也使得有更多在细分领域有卓越表现的学者进入到大家的视野中。


入选的学者共分布在10个学科门类的84个一级学科,文学学科的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有26位学者入选,比去年增加了4位。不过由于部分学者应更换工作单位,爱思唯尔尚未更正。具体如下:


温馨提示:文末附2020、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

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榜单

(按音序,排名不分先后)


序号

姓名

单位

1

程乐

浙江大学

2

CHRIS SINHA

湖南大学

3

DAVID MACHIN

浙江大学

4

董燕萍

浙江大学

5

方帆

汕头大学

6

葛广纯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7

韩佶颖

山东大学

8

韩晔

哈尔滨工业大学

9

蒋晓鸣

上海外国语大学

10

李成陈

华中科技大学

11

李晰

中国科学院大学

12

刘海涛

浙江大学

13

刘梅华

清华大学

14

聂珍钊

浙江大学

15

彭剑娥

汕头大学

16

任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7

申丹

北京大学

18

施旭

杭州师范大学

19

滕琳

浙江大学

20

王宁

上海交通大学

21

王永亮

河南大学

22

吴燕京

宁波大学

23

许悦婷

华南师范大学

24

杨静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5

杨颖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6

郑咏滟

复旦大学


学者简介

(整理自网络,准确信息请见学者官网)





    程乐,浙江文成人,先后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学士)、浙江大学(硕士)、西南政法大学(硕士)、香港城市大学(博士);现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科研岗),光华法学院光华特聘教授,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兼聘教授,国际战略与法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国家网信办与教育部联合设立)执行主任、首席科学家,国家制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员会委员、思想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内部监督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浙江大学委员会副主委、参政议政委员会主任;浙江省“五个一批”领军人才(理论界),中央网信办、省委网信办、省法工委专家。曾任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香港城市大学助理教授,浙江大学外事处副处长(挂职)、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教授、院长助理、副院长、副院长(主持工作)、光华法学院双聘教授。爱思唯尔(Elsevier)高被引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国际法、网络治理与数字法治、制度性话语、符号学、法律话语与翻译等。

    近年来,已在SSCI、A&HCI及Legal Journal Index等国际权威期刊中发表论文100余篇,并与Routledge、De Gruyter、Springe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浙江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等国内外知名出版社合作出版专著、编著、译著40余部。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国家网信办重大委托课题在内的项目20余项,获含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采用的智库成果30余项。主要学术兼职包括: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员等;中国通信学会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与法律合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行为法学会法律语言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产业安全协会副会长,世界法律口译与翻译协会(World Association of Legal 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on)主席,法律与语言多文化协会(Multicultural Association of Law and Language)副会长兼秘书长,语言法律国际学会(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Linguistic Law)副会长。编辑职务主要包括: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Law and Governance (筹办)主编、Social Semiotics (SSCIAHCI)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gal Discourse(ESCI/Scopus检索)主编,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Semiotics of Law(ESCI/Scopus检索)、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miotics and Visual Rhetorics、Language and Law副主编,Pragmatics and Society (SSCI/AHCI)、Semiotica (SSCI/AHCI)编委等。








    Prof. Chris Sinha’s BioNote: He is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Cognitive Science at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nan University. He gained his BA i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Sussex and his doctorate (cum laude) at the University of Utrecht. Before moving to Hunan University in 2014, Chris taught in departments of Education, Psychology, and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in Brazil, Britain, the Netherlands, Denmark, India, and Sweden, including two previous positions at Faculty full professor rank. He held the position of Head of the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Portsmouth, 2002-2005. He is an experienced lecturer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including 33 keynote and plenary lectures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and has taught at many graduate and research schools. He is Past President of the UK Cognitive Linguistics Association and of the International Cognitive Linguistics Association; General Editor of the journal Language and Cognition; and a member of three international journal editorial boards and four book series editorial boards.

    Chris Sinha's central research interest is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language, cognition and culture, and a main aim of his research is to integrate cognitive with socio-cultural approaches to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 He is experienced in field experimental and observational methods. He has authored 2 monographs and 130+ articles, and edited 4 volumes, in disciplines including anthropology, linguistics, education, evolutionary biology, connection science, as well as developmental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Chris Sinha is research leader of a project beginning 2015 researching and documenting minority languages and cultures of Hunan Province. He has been co-ordinator of the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Cognition Network, funded by the Danish Research Council for the Humanities (1997-2001); Principal Investigator of the project "Cognition, Culture and Typology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Evolution", funded under the 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 EUROCORES research programme Origin of Man, Language and Languages (2002-2005); and University of Portsmouth Partner Leader for the project 'S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Sign Use' (SEDSU), funded by the European Union under the 6th Framework PATHFINDER initiative 'What it Means to Be Human' (2005-2008). He was the main proposer for the ESF EUROCORES Programme “Understanding and Misunderstanding: Cognition,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adopted by the ESF General Council in 2010.








    David Machin is an internationally established scholar working in the fiel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Multimodality who joined the lnstitute of Corpus Studies and Applications at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in 2022. In his widely referenced books How to do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2012), Doing Visual Analysis (2018) and Introduction To Multimodal Analysis (2020) he has provided a number resources and guides for the multimodal analysis, which he uses in his own teaching. He has also published many papers in peer review journals using these for his own research projects. The most recent of these have involved studying the nature of chains of administrative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documents in schools showing how these involve a reshaping of former priorities as defined by teachers.  Also, he has been working on a project to look at how food marketing represents the idea of healthiness and a healthy diet, shaping these for the purposes of selling products to different target groups. David Machin is co-editor of the peer reviewed Taylor & Francis journal Social Semiotics, which publishes papers in the wider field of discourse and critical multimodal studies, and the Bloomsbury books series Advances in 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










    董燕萍博士是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心理语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文科领军学者”,国家一级学会“中国英汉语对比研究会”副会长(2014-),二级学会“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创会会长(2011-);国际双语旗舰期刊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SSCI) 编委(2010-));John Benjamins出版社系列丛书Bilingual Processing and Acquisition顾问(2010-);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Translation, Interpreting, and Bilingualism顾问等。研究内容涉及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二语习得、翻译学、老年语言学等,多数成果为双语的心理语言学研究。

    研究内容涉及心理语言学、口译认知、老年语言认知等。近年主要从事双语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包括: 1)双语加工及双语习得,比如,双语心理词库、语言迁移、双语与认知等;2)口译的心理加工(包括相关教学问题),认为口译作为最具有挑战性的语言任务也许能够将传统的双语加工和习得研究推向新的高度。代表作:第一,以口译这种强化的双语训练为切入点,在大量实证研究基础上,系统探讨了双语能力的形成过程以及这种语言训练所带来的认知神经方面的影响,阐述了口译能力形成的动态复杂理论(Dong 2018),提出了口译任务之所以能够进行下去的注意控制模型(Dong & Li 2020),对“双语优势”及双语的语言控制问题有一定的借鉴。第二,以汉英双语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双语在大脑中的表征、加工、互动和发展,提出了双语词汇表征的分布式非对称动态模型(Dong, Gui & MacWhinney 2005), 并以汉英代词性别差异为切入点,系统探讨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迁移及自动化问题。完成所主持的两项国家社科项目、三项教育部项目。








    方帆,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哲学博士(现代语言与应用语言学方向),现为汕头大学副教授(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语言态度与身份认同、跨文化交际、教师发展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包括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ELT Journal、English Today、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Language, Culture and Curriculum、Language and Education、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Lingua、RELC Journal、System等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SCI收录期刊研究性论文23篇(不包括书评),出版专著一本(Routledge出版社),编著一本(Multilingual Matters出版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与多项省厅级、校级科研项目,省级校级教改项目,并参与英国文化教育协会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








    葛广纯,英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73年12月毕业于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1年至今任职于第四军医大学外语教研室,期间1994年-1996年作为访问教授受聘美国俄亥俄州鲍林格林州立大学英语系为多个班次美国大学生教授英语写作课程。忠诚军队教育事业,长年坚持在课堂教学第一线,教学课时饱满,教学受到师生一致好评。教学中,刻苦钻研、锐意改革、积极创新,以科研带动并促进教学,部分教学改革成果分别荣获军队院校优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主编/副主编或审定英语教材7部,包括我军第一部军事医学英语教材《军事医学英语》和《军事英语听说教程》。主要从事专门用途英语(医学英语、军事英语)及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运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系统地开展了医学学术词汇(academicvocabulary)、英文医学研究性论文体裁分析(genreanalysis)和英文医学研究性论文文体分析(stylisticanalysis)三项研究。带领研究生团队在研究课题上取得了开拓性的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在国际上首次创建了由623个词族组成的医学领域不同专业共享的医学学术词汇表(MAWL),医学学术词汇研究拓宽了学术词汇研究的领域,研究成果丰富了学术词汇研究的内容,为其它不同领域学术词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起到了启发和借鉴作用。对医学研究性论文的体裁和语言特征研究的结果修订了医学研究性论文体裁的传统公认模式。以共同第一作者并通讯作者在SSCI收录的国际语言学类权威期刊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上发表论文3篇。这3篇论文是全军院校从事英语教学和研究人员在SSCI收录的国际语言学类权威学术期刊上已发表的唯一3篇论文,3篇论文发表后均被列入该期刊最热读的25篇文章排行榜,其中2篇论文被该期刊列为“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主持承担国家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和教改扩展项目各一项,总参军训部批准的军队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项,总后卫生部“十一五”和“十二五”医药卫生科研课题各1项。参加并完成了总参军训部下达的军队面向21世纪教改计划项目“军队院校非外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军队院校外语教学十二五规划”。荣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全军优秀教师,总后勤部优秀教师,总后勤部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受聘担任了全军院校教学评估专家,入选军队院校教学专家库。现任全军医学院校外语教学会主任委员、全军翻译高级职称晋升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院校外语教学研究会顾问、总后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教协会西北地区外语教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全国外语学组副主任委员、陕西省翻译协会副主席等学术职务。受聘担任国际语言学权威学术期刊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的审稿专家以及《中国ESP》和《现代语言学》外语教学和语言学研究专业学术期刊编委。









    韩佶颖,女,山东济南人,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哲学博士、浙江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山东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士、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后。现任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21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17年入选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任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等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研究方向: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动机、情绪劳动、身心康宁、课堂环境、教师评价、课程评估、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








    韩晔,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二语写作、反馈、二语情绪、学习者个体差异等。曾获黑龙江省外语学科优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优秀教育成果奖等奖项。代表作发表于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外语界》、《外语与外语教学》等。出版专著1部。现主持国家社科青年项目。2017年至今为21部SSCI期刊审稿,如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System等。








    蒋晓鸣,男,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理与神经语言学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2021年入选爱斯维尔外国语言文学高被引学者,研究成果被国际言语沟通学会(ISCA)与欧洲信号处理学会(EURASIP)评选为Speech Communication(2017-2022年度)最佳论文奖。入选上海市青年拔尖计划、曙光学者计划等。目前担任Bibliography of Pragmatics Online副主编,Frontiers in Psychology(Language Section)客座副主编,《心理科学》编委,以及40多家国际SSCI/SCI刊物的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哲学与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2021年主持《心理语言学》课程入选上海市本科重点课程建设。曾获得上海外国语大学三全育人先进个人、优秀教学奖等。2022年指导学生团队入选教育部“三下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团队,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成功申报上海市级创新创业项目,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银奖、铜奖,上海外国语大学致远计划一等奖等。主要方向为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采用行为、神经电生理、神经成像等手段探讨健康与疾病人群言语交流和互动过程中的人声与嗓音多模态表情编码和解码、文化社会情感的言语信息加工、以及语言活动中的认知运算及其应用。近年来在多个SCI与S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近50篇研究论文,第一与通讯作者近30篇,出版编著4本(主编),译著1本。









    李成陈,厦门大学-伦敦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应用语言学中心博士后、荣誉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省级人才,入选2022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语言学&实验心理学)。担任国际语言学习心理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Psychology of Language Learning)副会长,二语情绪研究学会(Emotion SI)共同主席,SSCI检索期刊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联合主编。曾任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外语界》、《外语教学》等SSCI、CSSCI检索期刊特邀客座主编。研究领域为积极心理学、二语习得、二语写作、心理语言学、多语及多语教育。以第一作者身份在Modern Language Journal,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System, Applied Linguistics Review, 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外语教学》《外语界》《外语与外语教学》《现代外语》等SSCI、CSSCI来源期刊发表研究型论文30余篇,其中2篇论文入选为“ESI热点论文”,9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其他各类项目共4项,出版专著1部。









    李晰,女,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教师,研究领域系统功能语言学、翻译、文体学。









   刘海涛,国际世界语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领军学者,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两次获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国内外多种语言学出版物的编委会成员。连续八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用多种语言在数十种文、理、工出版物发表过涉及数十种人类语言的成果300余篇(部),被WOS核心库收录100多篇,多篇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与高被引论文。12项成果获教育部与省级社科奖。







    刘梅华,英语应用语言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负责或参与10余项校级、部级、国家级科研项目,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广泛发表于国内外不同学术期刊,如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System, Journal of Asia TEFL,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Educationa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 and Bilingual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Reports,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 Computers & Education,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外语教学》、《外语研究》、《现代外语》等;受邀担任多种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如: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TESOL Quarterly,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Psychological Report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Journal of Multiculturalism and Multilingualism, Asian-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Reading & Writing,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Education,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Teach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Language, Identity and Education, Journal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刘梅华是近年来情感与动机研究的优秀代表,研究成果获学界认可,不仅入选2014-202021年度社会科学“中国高被引学者”,还是语言、文学领域高被引学者之一。









    聂珍钊,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中文学术期刊《文学跨学科研究》(A&HCI收录)主编,英文学术期刊《世界文学研究论坛》(ESCI收录)执行主编。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美诗歌诗学协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学学科评委。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代表性学术专著《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和《英语诗歌形式导论》分别获教育部首届和第五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代表性论文《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获教育部第六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一书入选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并获第十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英文论文“Towards an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获浙江省第19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担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外国文学史》第一首席专家,国家精品课程及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外国文学史》负责人,国家出版基金“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译丛总编。目前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学伦理学与文本研究”。








    彭剑娥,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汕头大学外语系,文学士学位。2006年获澳大利亚悉尼大学TESOL教育硕士学位。2006-2010年就读悉尼大学(全额奖学金),获哲学博士学位,应用语言学方向。研究兴趣主要包括第二语言习得、多模态话语分析、学术英语写作、教师发展、研究方法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项目各1项、汕头大学新文科建设项目1项。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三等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SSCI、CSSCI 论文2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各1部。








    任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二语语用,研究兴趣涵盖语用学和二语习得。担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教育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理事。荣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科拔尖人才、陕西省百人计划讲座教授等荣誉;连续入选2020、2021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22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迄今已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Applied Linguistics, Assessing Writ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 IRAL, Journal of Pragmatics, Language Teaching, Modern Language Journal,System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在国际上出版个人学术专著2本,最新专著SecondLanguagePragmatics(2022)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担任Ampersand(Elsevier)期刊副主编,East Asian Pragmatics书评主编,担任多家语言学期刊编委,包括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SSCI)、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SSCI)、Journal of Pragmatics (SSCI)、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SSCI)、System(SSCI)、Applied Pragmatics、Contrastive Pragmatics、Educational Linguistics、Study Abroad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The Journal of Asia TEFL等。多次作为特邀专家在中国语用学大会、中国二语习得高端论坛、中国TESOL(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等会议做主旨发言。








    申丹,女,1958年4月生,湖南长沙人,汉族,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学士,北京大学人文学部主任,博雅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会长。被美国、英国、欧洲多本叙事研究和文体研究期刊(如Narrative和Style等)聘为顾问和编委。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参考书和论文集中共发表文章约180篇,其中有约40篇在期刊上发表的被国际索引AHCI检索,在国内发表的有80多篇载于CSSCI源刊。








    施旭(男, 浙江嵊州),博士 (阿姆斯特丹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国家安全话语智库主任,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分获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和语言学硕士学位。自1989年至2004年,先后在荷兰、新加坡和英国任访问学者、讲师、副教授(Reader)。在众多著名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出版五本国际专著、两本国际编著。创立并主编国际期刊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Discourses(ESCI检索,Taylor & Francis)、国际丛书Cultural Discourse Studies(Taylor & Francis)、国内辑刊《当代中国话语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任十多个国际著名期刊的编委。主要学术思想包括:我们必须将人类的话语(如政治话语、经济话语、外交话语、学术话语)作为不同文化相互竞争、相互渗透、相互合作、相互转化的社会现象来研究。








    滕琳,现任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文科A类),博士生导师,2021年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行动计划”。2016年获得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博士学位,读博期间获得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博士全额奖学金。个人主要从事跨学科研究,积极推进将心理学前沿理论与应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领域的有机结合,研究主要围绕二语写作、自我调控学习、学习者内部因素(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情感等)、心理认知过程以及心理学量表研发及验证等方面。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浙江省社科联之江青年项目,省教改重大项目一项,新西兰商务部资助的重大教育类课题子项目负责人(项目总经费:约1,200万元),并参与完成12项省部级课题。近五年来,在应用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研究领域发表了近20篇高水平学术文章,其中在国际社会检索期刊(SSCI)发表15篇,代表期刊包括Modern Language Journal(SSCI Q1, 5/187 in Linguistics; 18/253 in Education)、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SSCI Q1, 7/187 in Linguistics)、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SSCI Q1, 9/187 in Linguistics)、TESOL Quarterly(SSCI Q1, 21/187 in Linguistics)、Metacognition and Learning(SSCI Q1, 13/60 in Psychology)、Assessing Writing(SSCIQ1, 16/187 in Linguistics)和System (SSCI Q1, 25/187 in Linguistics)等。在本领域国际高级别会议中完成20多场国际会议报告,在国际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获得四项学术奖励,现担任十多个国际SSCI期刊外部审稿人。








    王宁,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教授。2000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10年当选为拉丁美洲科学院院士,2013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外,还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文学组评审专家等。学术兼职包括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等。独立完成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学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十多项,对现代性理论、后现代主义、全球化与文化问题、世界文学、翻译学等领域有着精深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2014)、《多元共生的时代: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比较研究》(2018第二版)、《后现代主义之后》(2019,第二版)等,以及450余篇中文论文,收录SSCI或A&HCI数据库论文100余篇,部分论文被译成十多种语言,在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王永亮,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研部视听说第二教研室教师,曾留学英国,获布里斯托尔大学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在英国剑桥大学语言测试研究中心工作,回国后就职于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研部。工作8年来,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厅级科研项目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SSCI/ A&HCI/ CSSCI/北大中文核心数据库收录。主讲的慕课《英语创新写作》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作为主要完成人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主要开设课程有:《大学英语视听说》《大学英语读写译》《跨文化商务沟通》《学术英语阅读与写作》等。








    吴燕京,本科毕业于英国威尔士班戈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获英国心理学协会(British Psychology Society)年度最佳毕业论文奖。同年获英国文化协会国际留学生奖学金(Overseas Research Student Scheme)资助留校直博。2012年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任职终身讲师。2017年任职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高级讲师。现任职于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发表SCI/SSCI收录论文20余篇。曾主持英国科学院(British Academy)人文社科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西班牙桑坦德银行(Santander Bank)企业资助项目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双语学( bilingualism),语言与认知、情感加工等。国际著名报刊《每日邮报》(Daily Post),美国知名学术网站Science Daily,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科普杂志《百科知识》都报道过其研究成果。2017年被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语言学研究中心评为语言学杰出青年学者。现任中国心理语言学协会常务理事。








    许悦婷,女,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招生方向:外语教师发展)。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英语教育方向),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英语教育学科),爱思唯尔2020年(教育学)、2021年(外国语言文学)中国高被引学者。 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教师评估素养、教师情感、教师身份认同、乡村教育、青少年学习情绪等。近年来在国内外教育学及语言学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代表作发表在如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ESOL Quarterly, System,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Language Assessment Quarterly, 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 Papers in Education以及《现代外语》、《中国外语》、《外语界》、《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育前沿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2016年发表在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上的代表作Teacher assessment literacy in practice: A reconceptualization入选ESI近10年高被引论文。担任国际期刊Frontier in Education: Assessment, Testing and Applied Measurement副主编,担任Springer及Taylor & Francis等国际一级出版社著作审稿人,超过30家SSCI期刊匿名审稿人,担任国内多家高校、香港教育大学以及加拿大女王大学博士论文外审及答辩专家。目前主持国家社科一般课题及省教育科学课题各一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拥有丰富的教师培训经验。近三年受邀为全国外语教师做教师培训超40场,深受广大参训教师好评。









   杨静,香港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首批珠江青年学者、首批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人才、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州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先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香港大学语言学系,并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心理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兴趣主要为语言学习及语言障碍的神经机制及行为干预。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在Brain and Language,PLoS ONE,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语言学习及语言障碍相关研究的论文,其中论文Neural changes underlying successful second language word learning: An fMRI study为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期刊该年下载最多的文章,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并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论文Brain networks of explicit and implicit learning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杨颖莉,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二语习得,商务英语。SSCI期刊TESOL Quarterly,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Corpus 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 Theory, 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 外审专家。近年来教授英语专业本科生 《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听说》、《基础英语写作》等课程。








    郑咏滟,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卓越2025”人才计划、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访问学者资助获得者(2018年8月)、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2016-2017)、香港大学田家炳计划访问学人资助获得者(2014年2月)、上海市浦江人才(2012)、香港大学太古学者(2006年-2010年)。近年来研究关注学习者语言发展的复杂动态系统特征、任务复杂度对语言发展复杂动态特征的影响,也关注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多样性、全球多语城市和移民家庭语言、多语教育规划和多语学习者社会心理特征。

    近年来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近70篇。文章发表在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Plann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 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Scholarly Publishing, Language Policy,System,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中国外语》、《外语电化教学》等刊物。出版中英文专著3本,主持国家社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6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上海市重点课程、上海市重点教改项目、复旦大学校级教改重点项目等5项。复旦大学双一流建设资助的多语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汉堡-复旦-麦考瑞三校联合项目Linguistic Diversity, Education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中方负责人。担任国际高水平期刊Language, Culture and Curriculum主编,国际高水平期刊System副主编。






往年榜单

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

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榜单

(按音序,排名不分先后)


序号

姓名

单位

1

程乐

浙江大学

2

CHRIS SINHA

湖南大学

3

DAVID MACHIN

浙江大学

4

董燕萍

浙江大学

5

方帆

汕头大学

6

韩佶颖

山东大学

7

蒋晓鸣

上海外国语大学

8

李晰

中国科学院大学

9

刘海涛

浙江大学

10

刘梅华

清华大学

11

MARGARET GILLON 

DOWENS

宁波诺丁汉大学

12

聂珍钊

浙江大学

13

彭剑娥

汕头大学

14

任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5

申丹

北京大学

16

施旭

杭州师范大学

17

滕琳

浙江大学

18

王宁

上海交通大学

19

吴燕京

宁波大学

20

许悦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1

杨静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2

杨颖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3

郑咏滟

复旦大学


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

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榜单

(按音序,排名不分先后)


序号

姓名

单位

1

程乐

浙江大学

2

董燕萍

浙江大学

3

韩佶颖

山东大学

4

刘海涛

浙江大学

5

刘梅华

清华大学

6

刘树森

北京大学

7

聂珍钊

浙江大学

8

彭剑娥

汕头大学

9

任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

申丹

北京大学

11

施旭

杭州师范大学

12

王宁

上海交通大学

13

文秋芳

北京外国语大学

14

吴宗杰

浙江大学


中国高被引学者从纯论文影响力的角度的遴选学术人才,标准客观统一,有利于视角多元地看待人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高被引学者一直是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核心评价指标。






课程推荐




学术会议|牛津大学语言学研究生学术会议

2023-03-28

博士招生|斯德哥尔摩大学招收博士生(语言学)

2023-03-28

招  聘|山东大学2023年教师招聘(语言学)

2023-03-27

招  聘|中山大学中文系2023年人才招聘(语言学)

2023-03-26

系列讲座|国际中文教育研究前沿:选题、方法与工具

2023-03-25

招  聘|哈佛大学招全职研究助理,本科即可!(语言学)

2023-03-25

招  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3年人才招聘(语言学)

2023-03-24

招  聘|香港中文大学招收全奖博士/科研助理/博后(语言学)

2023-03-23

招  聘|浙江师范大学2023年教师招聘(语言学)

2023-03-22

征稿启事|《语言战略研究》“国际中文教育”专题

2023-03-21

招  聘|北京大学中文系2023年教师招聘(语言学)

2023-03-20

招  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23年博士后招聘(语言学)

2023-03-19


欢迎加入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务必备注“学校+研究方向/专业”

今日小编:心得君

审    核:心得君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重 磅|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语言学)

六万学者关注了→ 语言学心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